第二支是Sony Xperia Z2,現在還能用!只是電池膨脹到撐開後蓋板了!
第三隻原本想要google pixel xl!奈何在台灣製造卻沒在台灣販售。
只好退而求其次買這隻:Huawei Mate 9 Pro,
回到主題為何Google出了Pixel這款手機而所謂的智慧型2.0的時代就開始了!因為Pixel就是首支支援Google DayDream VR平台的裝置。VR:虛擬實境!從過去人只能從電腦系統的外部去觀測處理的結果,到人能夠沉浸到電腦系統所建立的環境中,從過去人只能通過鍵盤、滑鼠與計算環境中的單維數字資訊發生作用,到人能夠用多種傳感器與多維資訊的環境發生互動作用;從過去的人只能以定量計算為主的結果中啟發從而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到人有可能從定性和定量綜合整合的環境中得到感知和理性的認識從而深化概念和萌發新意。
Google VR 包含了DayDream、Cardboard、Jump 這三大部分硬體,開發工具軟體有4種:Google VR SDK for Android、Google VR SDK for Unity、Google VR SDK for Unreal、Google VR SDK for iOS!VR虛擬實境的主要用途除了遊戲功能外,在教育與訓練的功效更為卓著。
所謂的AR是指擴增實境,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這種技術估計由1990年提出。隨著隨身電子產品運算能力的提升,預期擴增實境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廣。現實的案例便是精靈寶可夢遊戲!
Google Tango就是AR的平台裝置,Lenovo Phab 2 Pro這款手機便是首支AR手機,
MR:混合實境 包含AR以及AV(擴增虛擬, Augmented Vituality) MR,原文是Mixed Reality,也稱為Hybrid Reality。混合實境的定義其實包含AR以及AV(擴增虛擬)。相對於AR是將虛擬訊息加在現實環境中,AV(擴增虛擬)則是將真實訊息加入在虛擬環境裡,例如電玩遊戲時可透過遊戲手把感應重力,並且將現實中才有的重力特性,加入到遊戲中,用來調整、控制賽車的方向。
透過了解AR與AV後,可以了解MR就是將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混合在一起,產生全新的視覺化環境。用戶眼睛所見到的環境同時包含了現實的物理實體,以及虛擬訊息,且可以實時呈現。而較為知名的MR產品包含Magic Leap(這公司超奇特)以及微軟的Hololens
AR與MR兩點不同帶你看清
就MR的定義來看,或許會讓你感覺與AR(擴增實境)十分接近。但其實兩者之間有著兩點明顯的不同,一是可由虛擬物體的相對位置會否隨你而改變,第二則是你是否能明顯區分虛擬與現實的物品。
第一點,以Google Glass(屬於AR產品)為例,它透過投影的方式在眼前呈現天氣面板,當你的頭部轉動的時候,這個天氣面板都會隨之移動,跟眼睛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反之,Hololens (MR產品)也有類似功能,當Hololens在空間的牆上投影出天氣面板,無論在房間如何移動,天氣面板都會出現在固定位置的牆上,也就是所投影出的虛擬資訊與你之間的相對位置會改變。
AR與MR不同的第二點,則是呈現在於投影出來的物件,在AR設備中能夠明顯被辨識,例如MSQRD App中所呈現的虛擬效果。然因為Magic Leap是向眼睛直接投射4D光場畫面,因此使用者無法在戴上Magic Leaps分辨出真實物體與虛擬物體。
CR=影像實境
CR,Cinematic Reality,是Magic Leap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可以讓虛擬實境效果呈現出宛如電影特效的逼真效果。但後期Magic Leap比較常用MR來歸類自家產品,再加上要實現CR效果,充滿更多現實中的挑戰,相關探討並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